天地,春夏秋冬調和;人間,生活和平相處,才是福。
最近,我說最多的詞彙,就是「難以言喻」,很難去分析那種難過的感受。地、水、火、風四大不調,無常瞬息萬變,普天之下許多國家災情頻傳。平安就是最大的福,可惜人心一念偏差,衝突動武,造成幾百萬人家破人亡、生離死別。
究竟「人生何價」?來到人間,不知為何而來?來了該做什麼,也由不得自己,這就是懵懂凡夫。我很感恩,在年輕要入中年以前,就起一個念頭,放下世俗的家庭,走入佛門,創立慈濟。
二千五百多年前,佛陀為一大事因緣,走入人間;宣說「四諦」、「十二因緣」與「六度」法,來度化眾生。我的師父只簡單給我兩句話──「為佛教,為眾生」,到現在這個年齡,我覺得我做到了。
佛陀的智慧遍虛空法界,浩無邊際,難以計量。佛陀的心量開闊,他的思想、觀念與智慧,總是不斷的代代延續下去。「靜思法脈」來自於佛陀開示,靜思的法脈精神,也需要代代相傳,永遠生生不息,這是「為佛教」。
靜思精舍是全球慈濟人的家,靜思法脈是慈濟宗門的後盾。慈濟人不一定是佛教徒,但都以「佛教慈濟」為名,在國際間做慈濟事,普遍獲得肯定與讚歎。要做到讓人覺得,佛教徒有寬闊的心胸,沒有宗教的分別,能包容天下,就要從僧眾和合的形象,展現出這樣的精神。
修行不是要獨善其身,而是要弘揚佛法。弘揚佛法一定要走入人群,與不同的人接觸,才能知道自己的心量有多大。生命的價值不是只靠自己評估,也要有其他人作見證,慧命和健康則要靠自己照顧。生活中與人互動要合和互協,彼此關懷、問候;「感恩、尊重、愛」,這五個字若做得到,就是真修行者。
「慈濟宗門」,就是「為眾生」,為人群社會,不分宗教、種族與國籍。天下苦難人偏多,一個人無法做,少數人也做不起;要多數人共行菩薩道,共同開啟菩薩的大門。菩薩的大道,不只為未來的人,也是為自己開道鋪路。
「菩薩所緣,緣苦眾生」,天天看國際新聞,山河突然變色,人生幻化無常。身為佛弟子,就要為人間負起責任;看得到、聽得到的,總是要身體力行,將我們的力量伸過去,拔人間苦難。這是我對慈濟人最大的期待。
慈濟走的是人間路,精神思想來自佛陀所傳的法;我們要用開闊的心胸包容天下事,同時把我們的宗教平台鋪出來、踏出去,走入人群去實踐。前面的路坎坷難走,鋪路的人,向前鋪平了一步,還要向前再鋪一步,讓我們鋪過的路,就是平坦的。自己「鋪、走;鋪、走」,後面的人就會很幸福。
慈濟一路走來,超過半世紀。人人來自不同國家,有不同生活文化。但大家結合起來、共同一念,做到「合心、和氣、互愛、協力」;共飲「感恩、善解、知足、包容」的「四神湯」,這就是慈濟法,也是慈濟人必修的功夫。
「人能弘法,非法弘人」,菩薩道需要有人去開道鋪路,唯有人人造福才能消弭災難。弘法是為了利益眾生,能解救扶困人間疾苦,就是「菩薩道」。期待人人以慈濟的因緣成就,只要有心,就可以在天地之間「弘法、利生」!
「慈濟」是人間事,「靜思」是法脈事。師父這一生,已為大家定下了靜思的法脈精神,生生世世都能相傳;所以要準確、要勤行道。慈濟宗門的志業也開啟在人間,要用靜思的精神做慈濟的人間事,合心齊力造福人群,讓佛法的脈絡延續下去,世世代代造福修慧。
摘自《2022年慈濟年鑑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