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

聯合國 IPCC 報告,全球有約 33 至 36 億人生活在氣候危機高風險的環境。糧食危機、水資源短缺、空氣污染和廢物管理不善等環境壓力,持續對當地居民造成生活威脅。另一方面,氣候變遷威脅著地球和人類的生存,讓人對未來感到擔憂和恐懼,而產生氣候焦慮。
「地球的事,我們的事。」氣候變遷影響所及中,兒童與少年是最脆弱、衝擊時間也最久的族群。無論從慈善援助或減緩地球暖化的角度,慈濟始終用心投入,也帶動更多人一起成為守護地球的尖兵。
4-1

倡議與行動──淨零碳排

面對21世紀即將到來的淨零排放挑戰,
由環保回收、循環經濟零浪費邁向淨零排放,
慈濟立下「2050淨零排放」目標,
跨出第一步,展開自身溫室氣體排放的盤點。

慈濟宣示「淨零排放」,以科學基礎方法(SBT)從溫室氣體盤查開始,訂定減碳目標,朝著2025年碳排放零成長,2040年碳排放減50%,期於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目標。
2021年起,我們以花蓮靜思堂為標的,展開一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,範圍涵蓋靜思堂及靜思精舍的辦公處所有同仁,以及以花蓮靜思堂為活動據點的志工團隊。盤查項目包含固定燃燒源如瓦斯爐,移動燃燒源如公務車,還有人均排放量。抽絲剝繭盤查每處室的排放源,找出改善的契機,取得ISO 14064-1溫室氣體查證證書。

慈濟在社區投入資源回收與環境教育,環保站除了帶來環境效益,也帶來正面的社會效益。以公益社會影響力方法學分析結果顯示,環保志工透過協助社區資源回收與鄰里互動,更建立自我及提升團體認同,增進人際關係,進一步促進身心的健康,建立人與土地、人與自然、人與人的友善和諧關係。
1990年資源分類回收觀念尚未普遍時,慈濟已經設立環保站,開始宣導並推動資源回收。環保站為慈濟社區道場之一,大部分皆由社區民眾無償提供,為集中資源回收物的場所,也開放給大眾了解慈濟、了解環保、進而力行環保。除了自身的環保實踐,慈濟更體認到唯有「教育」、「從小做起」,才能紮根環保理念,因此環保站的功能,也逐漸轉化成為具有環保教育功能之據點,教育社區民眾從學習資源分類,落實環保行動於自身生活中。同時,「做環保」還能提升環保站志工的團體認同及歸屬感、提升家庭關係、改變對長者既有認知等社會面向的效益。
2020年統計顯示,慈濟環保志工約有56%為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,有鑑於此,除了加強環保站的安全性與友善之外,我們也進一步將環保站變成兼具健康檢測、健康促進與長者社會參與的場域,讓環保站不僅僅是社區環境教育的宣導推動站。
2021年起在環保站導入「均衡飲食」及「規律運動」課程,從身體管理到飲食營養,多面向關懷環保志工身心健康。2022年,就在88個環保站測量及上傳110,897筆血壓檢測資料,讓環保站形成一個多功能的社區服務站,鼓勵長者社會參與,投入社區多元服務與活動、促進健康,降低社會醫療成本與負擔。
我們藉由系統且科學化的「社會投資報酬率」(SROI,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) ,來評估臺灣慈濟環保志業所發揮的社會影響力。若考慮志工付出的時間成本(以臺灣當年最低時薪計算),臺灣慈濟環保志業的公益活動總體SROI值為6.3,意即針對臺灣慈濟環保志業所投入的1塊錢成本,將產生6.3元的社會影響力;且本會志工大愛、無償投入,其效益可達152.7元。
SROI進一步計算,以醫療輔具提供項目觀之,每投入一塊錢,可以創造81.18倍的效益。醫療輔具受助者以此得到「提升心理及身體的安全感」佔49.62%,「實際減輕財務負擔」佔37.9%,可見帶給受助者家庭與心裡極大的力量。
透過專案成效量化成數字,慈濟環保志業SROI認證,於2023年4月正式取得英國Social Value UK外部認證,見證慈濟長期在社區耕耘的成效,也與社會溝通有了共通的基礎。

古錐阿媽的環保日常

高雄93歲的楊李阿錐,她做環保20年了,大家都叫她「古錐阿媽」。以前她自己走來環保站,現在腳不太能走了,就由兒子推她來,每天母子檔共同做資源分類,這是他們最快樂的時光,而這也是慈濟環保志工的日常。

4-3

環境教育與倡議

「PaGamO」電競平台 遊戲中學環保

2021年,臺灣新冠肺炎疫情警戒升級,全臺各級學校改為雲端授課。慈濟堅持環境教育「停課不停學」理念,在教育部、內政部消防署及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的指導下,首次與幫你優公司攜手,以公益合作模式,透過該公司的「PaGamO」線上電競學習平台,為兒童、青少年辦理「環保防災勇士養成計畫」,突破實體活動時空限制,傳遞環保防災知識。
自2021年8月起,在臺灣歷經校際盃、縣市盃後,2022年3月27日,於慈濟新店靜思堂舉辦縣市盃、臺灣盃、國際盃及慈中盃總決賽;國際盃含美國、加拿大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印尼,共一百四十五位選手在線參加。
透過跨界合作,搭建產官學平台,「PaGamO」環保電競遊戲,題庫超過七百道。內容涵蓋防疫、惜水、海洋汙染、氣候變遷、災害防救、循環經濟、節能減碳、空氣汙染、資源回收、食物環保等類別。參加者能學習到正確的環保及防備災觀念和方法,也透過一關關的比賽,脫穎而出。
2022年8月30日,第二屆慈濟PaGamO環保防災勇士PK賽校內賽開跑,以「教育接軌科技,用遊戲翻轉學習」,讓環保防災知識突破時間、場域空間的限制,用最貼近生活的「電競遊戲」方式學習省水、省電、防災,愛護自然資源,在日常生活中發揮行動力,實踐愛地球的理念。

行動環保教育車 參訪、體驗學習
生活轉型策略 蔬食減碳生活從我做起

植境,走入植物飲食的捷徑。
「植境」係由慈濟基金會扶植之蔬食推廣新創品牌,以「DO GOOD TOGETHER」為題,打造一個新型態植物飲食環境,為地球暖化找解方。
這裡有餐聽、麵包店、烘焙教室等空間,超市則有裸賣專區。有策展和工作坊空間,靜思書軒也晉級2.0,讓更多人選擇蔬食生活,從自身開始實踐綠行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