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中清水國中二年級的程同學,父親罹癌,新住民母親身兼多職撐家計,而他自己也罹患妥瑞氏症。病症影響課業,直到接觸鉛球和壘球擲遠,發怪聲的症狀改善了,比賽表現也拿下全國第一。這次再獲獎,長期陪伴的慈濟志工感到欣慰,送上筆電,幫助他學習。
程同學分享:「在國小四年級的時候,就發現我得了妥瑞氏症,然後,它讓我上課的時候都會不自主發出聲音。練一年左右,我的病情就有比較好轉,就不會那麼常發出聲音。」
一次又一次,練習最基本的步伐,停頓,思考,再修正。
體育這件事,不只改善病症,也讓他找到照顧家人的方向。他希望可以變成國家級的選手,拿到一些獎金來幫助媽媽。
自幼被鑑定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(ADHD,Attention Deficit/Hyperactivity Disorder)的陳同學,雖然師長曾建議他接受特殊教育,但他仍堅持讀普通班級,而且在音樂、化學、數學等領域有精湛表現與得獎,與同儕相處融洽,經學校提報,2022年還獲得總統教育獎。
陳同學與母親和外公、舅舅們同住,一家10口原本過著恬安自得生活。但大舅舅多年前因腦瘤破裂變成植物人,陳同學的母親有時候還得兼兩份工作,就是希望能貼補家用。
就讀金門縣立金湖國民中學時,陳同學喜歡上國樂,但是上課費用又是另一個負擔。學校老師發現他在接觸國樂後,許多方面都有進步,也知道家裡的狀況,於是提報給慈濟。慈濟以安心就學方案補助學習國樂的費用,支持專長的發展。
陳同學的願望是成為藥劑師,幫助民眾安全用藥。面對各種學習與生活的考驗,他選擇努力克服,並感恩每位幫過他的人。
這是不一樣的打工團隊,曾經是慈濟長期關懷的家庭,用自己的親身體驗,同理心來陪伴。他們說,現在我們能更有創意的做慈善,用另一種方式幫助別人。
慈濟基金會邀請東部地區慈濟關懷家庭的大專生,利用寒暑假來慈濟工讀,擔任領航員,幫慈濟關懷戶孩子一對一的課輔。並依領航員的專長興趣,在營隊當中做紀錄、攝影、影片剪輯等。同時依據他們的專長,進一步安排參與慈濟的社會創新活動,致力於提供多元機會讓大專青年投入社區公益服務。期待善的種子能種在每個孩子的心田裡,成為生命力量的活水源頭!
青年線上伴學趣已經進入第五期,已參加五期的爸爸分享:因家中經濟發生問題,無法支持孩子課後學習的資源,在「青年線上伴學趣」專案中,孩子在線上有會鼓勵他們的哥哥姐姐,一改平時在班上人不敢詢問老師的態度,有很明顯的學習與成長。而西勢國小的謝校長也分享,看到孩子參加「青年線上伴學趣」後,成績有明顯改善,品格也有變得更好。大學伴因為參與「青年線上伴學趣」,也發現到自己對於教學的熱誠及自己的志向,從中找到教學的成就感,這樣的經驗,對於未來工作相信也都有幫助。
從臺灣走上國際,招募超過10國青年,針對泰北孤軍後裔、莫三比克及多明尼加等國家學生,透過線上融合線下(Online-Merge-Ofine)教學方案,由老師準備教案,大學生線上伴學,進行英語學習,盼能達到SDG4優質教育的願景。
另,慈濟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簽訂「滿納海的承諾」-敘利亞難民華語文伴學計畫,一起為滿納海學校的難民學生,提供華語線上伴學。除網路交流之外,也將於2023年暑假與2024年寒假期間,安排臺灣華語學伴前往土耳其,服務當地敘利亞難民學童。
LifeMaker
人生創客大專青年營
「LifeMaker人生創客大專青年營」希望透過不一樣的人生思維營隊,結合各界達人,設計自我探索、人生設計、社會參與、世界公民四大學習主題。透過團隊合作、設計思考等,讓學員們一起參與各式體驗及行動,藉以洞察啟發自我,覺察自己的人生方向。並跳脫框架,創造有影響力的人生,做一個獨一無二的LifeMaker!
強化全民防災識能,
防災落實全民生活!
內政部消防署近年來,藉由培育眾多防災士,成為民間自主防救災工作種子,協助推廣災防工作。慈濟基金會積極配合推廣,8月18日及19日與新北市立中和高中合辦全臺首場「高中青年防災士培訓」,要讓防災扎根,帶動年輕世代共同關心在地社區的防災與安全。防災士培訓課程需要經過學科及CPR急救技術測驗。
慈濟青年公益實踐計畫進入第五年,已經培養出55個團體,11萬5,700多位年輕人,給予超過750堂的培力課程,其中已有6個團隊成立正式組織。
12月10日於臺北華山文創園區,舉辦第五屆「FUN大視野想向未來」青年公益實踐計畫成果發表會暨第六屆入選公告。顏博文執行長、劉效成副執行長等皆到場,參觀年輕人的創意成果與構想。
2022年以「5力全開、鋒芒畢6」為主題。徵選團隊,除了臺灣青年, 海外青年也從第五屆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印尼、日本、韓國,第六屆再增加澳洲、紐西蘭、越南、泰國、菲律賓、汶萊等國家。
11組團隊,經過一年的慈濟輔助,及提供公益基金、業師輔導、培力課程、社群連結等多面向資源,帶領青年掌握永續趨勢,思考社會議題的解方。並藉由實際案例,鼓勵青年參與公益,實踐改善及發揮社會共好的向上力量。
慈濟與工業技術研究院、新竹市政府合作舉辦「公益兒童綠能科技體驗營」,邀請弱勢、新住民兒童,透過參訪智慧醫療等實驗場域,結合「科技研發」與「人文關懷」的特質,以及科學實作課程,培養淨零永續觀念,學習以「用科技做公益,讓臺灣更美麗」。
2022年慈濟國際青年會(Tzu Chi International Youth Association, TIYA)首度推出「國際青年領袖培育計畫(International Youth Leadership Program, IYLP)」,開放全球青年線上團體面試。最後錄取來自六個國家的10名優秀青年,透過接引、培育、養成及賦權四個階段,培育青年領袖,代表慈濟參與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7及國際年會紐約氣候週等。第二屆培育計畫則於12月啟動,開放二十到三十五歲青年報名參加,錄取十二人進行為期半年的教育訓練,未來將獲本會贊助參與聯合國會議(COP28、UNEA-6)、國際人道救援專案等。
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(簡稱慈青)自1992年成立,2022年屆滿三十年。
三十年來,代代慈青投入機構關懷、環保、義診、課輔、慈善等服務,人人初發心不變,保持向上、向善的精神與能量,並持續傳承,延續愛的力量。
三十而「力」,希望發揮影響力、軟實力,還有志願力,運用科技推廣蔬食、運動會、品書會等活動,號召更多的年輕人加入慈濟這美善的團體,共創永續。
第一屆慈濟國際青年永續年會,以「青年行動、共構未來」為主題,串連永續生活新品牌─植境plantārium、5%DesignAction社會設計平台,共同策動行動工作坊,討論「循環再生」、「永續教育」、「低碳蔬食」三大主題種種可能,具體提出滿足地球永續之倡議、美好未來之理想的創新。與本會、社會企業共同合作,共構符合地球永續發展的綠色藍圖。